行業動態 - 秦皇島開發區泰盛動力有限公司
秦皇島開發區泰盛動力有限公司
http://www.hxyw88.com/hydt
2025-07-01T07:16:48+00:00
秦皇島動力公司
18322710201@163.com
Joomla! - Open Source Content Management
免费追剧大全电视剧网站,长春卷帘门,性欧美videos武则天
2025-03-11T08:33:03+00:00
2025-03-11T08:33:03+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413-2025-04-21-01-33-12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數字經濟時代,傳統供熱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a href="https://www.58heating.com/news/list-43.html" target="_blank"><strong class="keylink">智慧供熱</strong></a>系統的能力是如何提升的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一、技術創新:打造智慧供熱新引擎</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智慧供熱系統,集成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實現了供熱系統的全面數字化升級。該平臺具備實時監測、智能調控、故障預警等核心功能,使供熱系統運行效率提升,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硬件設備方面,新一代智能控制終端,確保在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這些設備通過5G網絡實現毫秒級響應,為智慧供熱系統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基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二、解決方案:構建智慧供熱新生態</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城市集中供熱領域,推出的"智慧熱網"解決方案,實現了熱源→熱網→熱用戶的全鏈條智能化管理。通過精準預測和動態調節,顯著提升了供熱質量和能源利用效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分布式供熱場景中,創新性地提出了"微網供熱"理念,將物聯網技術與清潔能源相結合,打造出靈活、高效的區域供熱新模式。這一模式已在多個工業園區成功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三、行業影響:引領智慧供熱新未來</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智慧供熱系統的技術創新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每年減少碳排放數十萬噸,為城市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數字經濟浪潮下,以創新為驅動,引領供熱行業邁向智慧化新時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數字經濟時代,傳統供熱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a href="https://www.58heating.com/news/list-43.html" target="_blank"><strong class="keylink">智慧供熱</strong></a>系統的能力是如何提升的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一、技術創新:打造智慧供熱新引擎</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智慧供熱系統,集成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實現了供熱系統的全面數字化升級。該平臺具備實時監測、智能調控、故障預警等核心功能,使供熱系統運行效率提升,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硬件設備方面,新一代智能控制終端,確保在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這些設備通過5G網絡實現毫秒級響應,為智慧供熱系統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基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二、解決方案:構建智慧供熱新生態</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城市集中供熱領域,推出的"智慧熱網"解決方案,實現了熱源→熱網→熱用戶的全鏈條智能化管理。通過精準預測和動態調節,顯著提升了供熱質量和能源利用效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分布式供熱場景中,創新性地提出了"微網供熱"理念,將物聯網技術與清潔能源相結合,打造出靈活、高效的區域供熱新模式。這一模式已在多個工業園區成功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三、行業影響:引領智慧供熱新未來</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智慧供熱系統的技術創新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每年減少碳排放數十萬噸,為城市綠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數字經濟浪潮下,以創新為驅動,引領供熱行業邁向智慧化新時代。</span></p>
哈爾濱熱企用“暖”護航亞冬會
2025-02-06T14:21:46+00:00
2025-02-06T14:21:46+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399-2025-02-13-07-22-31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臨近,哈爾濱近日迎來大幅度降溫。供熱保障工作關乎著賽事的順利進行和參賽人員的體驗。哈爾濱各供熱企業采取多種措施,全力做好亞冬會供熱保障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日前,捷能熱力電站有限公司外網技術總工何維國帶領相關技術人員再次來到太陽島花園酒店,對該酒店的換熱站和管網設施進行巡檢。何維國介紹,該酒店是亞冬會指定酒店,但原來的板式換熱機組換熱效果不好,室內地熱設施等也多年未修,嚴重影響供熱質量。前段時間與酒店商定后,公司派出工作人員幫助酒店更換了新的混水換熱機組,并拆除了影響流量的35處分水器前端小循環泵等調節裝置,然后用新管重新連接,同時清洗了地熱系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捷能熱力電站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海濤表示,在亞冬會保供期間,公司現場服務小組派專人入駐酒店,保供人員24小時待命,隨時應對各類突發事件。該公司副總經理曹香梁介紹,公司3個熱源廠現已啟動12臺鍋爐,輸出的南線、中線、北線三條主干管網形成環線網絡布局,確保供熱工作安全穩定運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這個供暖季,我們除了承擔17.4萬居民和774家公企單位的正常供熱外,還承擔了多個亞冬會指定酒店的供熱保障任務,現已按照行政主管部門關于亞冬會保障供熱的管理要求,形成了亞冬會保供酒店供熱應急預案?!辈芟懔赫f。</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龍唐群力供熱分公司第三區域分公司經理耿玉廣介紹,該公司開展亞冬大廈熱網中斷應急演練,檢驗預案的可行性,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突能力。針對近期降溫,公司嚴格落實10分鐘響應機制,開展測溫、濾網清洗、流量檢測等服務工作,積極回應用戶訴求;集控中心結合智慧熱網終端和投訴報修反饋情況,對換熱站出口參數進行調整,力爭實現流量平衡,確保溫度達標。該公司同時加強了對亞冬大廈換熱站的巡視檢查力度,指派專人對水泵和電控系統進行檢查,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臨近,哈爾濱近日迎來大幅度降溫。供熱保障工作關乎著賽事的順利進行和參賽人員的體驗。哈爾濱各供熱企業采取多種措施,全力做好亞冬會供熱保障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日前,捷能熱力電站有限公司外網技術總工何維國帶領相關技術人員再次來到太陽島花園酒店,對該酒店的換熱站和管網設施進行巡檢。何維國介紹,該酒店是亞冬會指定酒店,但原來的板式換熱機組換熱效果不好,室內地熱設施等也多年未修,嚴重影響供熱質量。前段時間與酒店商定后,公司派出工作人員幫助酒店更換了新的混水換熱機組,并拆除了影響流量的35處分水器前端小循環泵等調節裝置,然后用新管重新連接,同時清洗了地熱系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捷能熱力電站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海濤表示,在亞冬會保供期間,公司現場服務小組派專人入駐酒店,保供人員24小時待命,隨時應對各類突發事件。該公司副總經理曹香梁介紹,公司3個熱源廠現已啟動12臺鍋爐,輸出的南線、中線、北線三條主干管網形成環線網絡布局,確保供熱工作安全穩定運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這個供暖季,我們除了承擔17.4萬居民和774家公企單位的正常供熱外,還承擔了多個亞冬會指定酒店的供熱保障任務,現已按照行政主管部門關于亞冬會保障供熱的管理要求,形成了亞冬會保供酒店供熱應急預案。”曹香梁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龍唐群力供熱分公司第三區域分公司經理耿玉廣介紹,該公司開展亞冬大廈熱網中斷應急演練,檢驗預案的可行性,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突能力。針對近期降溫,公司嚴格落實10分鐘響應機制,開展測溫、濾網清洗、流量檢測等服務工作,積極回應用戶訴求;集控中心結合智慧熱網終端和投訴報修反饋情況,對換熱站出口參數進行調整,力爭實現流量平衡,確保溫度達標。該公司同時加強了對亞冬大廈換熱站的巡視檢查力度,指派專人對水泵和電控系統進行檢查,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span></p>
供熱行業多維轉型漸入佳境
2025-01-15T10:10:27+00:00
2025-01-15T10:10:27+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389-2025-02-10-03-10-32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國能源研究會低碳智慧供熱技術專委會日前發布的《面向雙碳目標的新型智慧供熱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提出,供熱行業未來需推進智慧化、多元化和靈活化等多種轉型,實現供熱從傳統粗放產業到現代化產業、從單一化石能源依賴到多能互補、從單一熱價向兩部制熱價的多重轉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當前供熱行業主要依賴熱電聯產,供熱價格長期不變,原料成本波動無法體現于價格。供熱企業經營面臨壓力,精細化管理、節能降碳轉型積極性有待提升。而近年來,供熱計量不斷推進,居民有望實現“按需用熱”,供熱企業盈利能力和服務水平或可隨之提升。同時,新型熱源不斷豐富,當前國內生物質清潔供暖面積達到約3億平方米,北方地區具備實現1.6億平方米核能供暖能力,預計2025年地熱供暖面積將達20億平方米,多元靈活的供熱模式初具雛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供熱計量持續推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目前,我國北方城鎮地區供熱仍以燃煤為主要原料,熱電聯產、區域鍋爐房等大中型集中供熱作為主要供熱方式,熱源結構中燃煤占比約80%,地熱和生物質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各類余熱等其他熱源作為補充。供熱時間較長的東北城鎮地區燃煤集中供熱占比高于95%。同時,由于煤、熱價格多年“聯而不動”,多數城市現行居民供熱價格已執行十年以上,近年煤價維持高位,當前供熱價格與成本倒掛,熱力企業經營面臨壓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今年以來,寧夏、內蒙古、山東等地出臺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相關政策,其中明確提出推進供熱設施設備更新,加裝熱計量裝置。通過該裝置,有望實現根據用戶用熱量收取采暖費,通過“多用熱多交費、少用熱少交費”的方式,推動用戶側按需用熱,供熱企業降本增效、節能降碳。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安裝供熱計量裝置的建筑面積約25億平方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國能源研究會低碳智慧供熱專委會委員趙文瑛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熱量的計費方式可以提高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開展節能降耗改造的積極性,改善盈利情況。對地方政府來說,可以降低地方財政補貼壓力,同時提高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水平。而在居民用戶層面,可以解決冷熱不均、過冷過熱等問題,實現精準供熱和按需用熱?!?lt;/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完善智慧供熱基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藍皮書》指出,供熱計量是構建新型智慧供熱系統的必要環節。“源—網—站—戶”各環節物料、熱量、溫度、壓力等參數的計量是實現供熱系統智慧調控、能耗雙控、碳排放雙控的必要手段,對構建新型智慧供熱系統具有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趙文瑛表示,受樓體和管道設計影響,一棟建筑內的供熱效果往往不均衡,過冷與過熱供熱同時存在的現象突出,能源浪費嚴重?!巴ǔ碚f,供熱企業會確保建筑中最冷戶溫度達標,而建筑中的部分位置溫度則會超標。如果用戶開窗散熱,會造成供暖循環水降溫,增加供熱能耗。而供熱計量的推進完善了用戶側信息收集,為供熱企業綜合每戶用熱需求、整樓供熱情況,智能動態調節各戶供熱打下基礎?!?lt;/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但與此同時,供熱計量仍有待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投入也需加強。《藍皮書》統計,目前我國已安裝供熱計量裝置的建筑面積僅占北方城鎮集中供熱面積的約15%,其中實現供熱計量收費的面積占北方城鎮集中供熱面積的比例不足6%。供熱計量設備初始建設的高成本、設備的長期維護和更換成本會給熱力企業造成一定壓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藍皮書》建議,對既有建筑的供熱計量改造,應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具備安裝條件且達到平衡調控要求的,安裝戶用熱量表和戶用調控裝置。同時,鼓勵新建建筑和具備條件的既有建筑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收費,不能滿足分戶計量條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則可以按樓棟進行計量收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新型熱源不斷豐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藍皮書》也指出,多元靈活是供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途徑。在傳統化石能源“有序退”的基礎上,供熱系統也應不斷擴大新能源消費,積極擴大生物質、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熱和余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雄安新區近年持續推廣地熱供暖。其中,雄縣地處地熱田,資源覆蓋達320平方公里,地熱水儲量821.78億立方米。家住河北省雄縣某小區的崔女士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以前自家燒煤取暖,到現在地熱供暖,不僅成本降低,同時周邊空氣質量也明顯改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但也有從事地熱開發的人士指出,中國的高溫水熱型地熱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滇西、藏南和經濟發達、需求較大的沿海地區并存在地理錯位。包括地熱資源在內,很多新型熱源豐富的地區往往缺乏應用需求,熱能遠距離輸送仍需降本增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伴隨儲熱技術需求不斷上升,2023年全國蓄冷蓄熱累計裝機達到約930.7兆帕。儲熱技術在清潔供熱、工業蒸汽、余熱回收等熱能利用市場有儲電技術無法參與的應用場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所所長韓偉介紹,以鈣基熱化學儲能設備為例,由于化學轉化性質穩定,設備可實現長期儲能。在用能時只需通入蒸汽參與反應,設備就可放出約550攝氏度的高溫高壓蒸汽用于工業及民用供熱需求或直接用于發電。該設備可用于移動熱源車,實現消納低價可再生能源棄電、靈活匹配用熱需求,投入成本有望降低至電化學儲能的約一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國能源研究會低碳智慧供熱技術專委會日前發布的《面向雙碳目標的新型智慧供熱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提出,供熱行業未來需推進智慧化、多元化和靈活化等多種轉型,實現供熱從傳統粗放產業到現代化產業、從單一化石能源依賴到多能互補、從單一熱價向兩部制熱價的多重轉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當前供熱行業主要依賴熱電聯產,供熱價格長期不變,原料成本波動無法體現于價格。供熱企業經營面臨壓力,精細化管理、節能降碳轉型積極性有待提升。而近年來,供熱計量不斷推進,居民有望實現“按需用熱”,供熱企業盈利能力和服務水平或可隨之提升。同時,新型熱源不斷豐富,當前國內生物質清潔供暖面積達到約3億平方米,北方地區具備實現1.6億平方米核能供暖能力,預計2025年地熱供暖面積將達20億平方米,多元靈活的供熱模式初具雛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供熱計量持續推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目前,我國北方城鎮地區供熱仍以燃煤為主要原料,熱電聯產、區域鍋爐房等大中型集中供熱作為主要供熱方式,熱源結構中燃煤占比約80%,地熱和生物質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各類余熱等其他熱源作為補充。供熱時間較長的東北城鎮地區燃煤集中供熱占比高于95%。同時,由于煤、熱價格多年“聯而不動”,多數城市現行居民供熱價格已執行十年以上,近年煤價維持高位,當前供熱價格與成本倒掛,熱力企業經營面臨壓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今年以來,寧夏、內蒙古、山東等地出臺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相關政策,其中明確提出推進供熱設施設備更新,加裝熱計量裝置。通過該裝置,有望實現根據用戶用熱量收取采暖費,通過“多用熱多交費、少用熱少交費”的方式,推動用戶側按需用熱,供熱企業降本增效、節能降碳。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安裝供熱計量裝置的建筑面積約25億平方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國能源研究會低碳智慧供熱專委會委員趙文瑛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熱量的計費方式可以提高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開展節能降耗改造的積極性,改善盈利情況。對地方政府來說,可以降低地方財政補貼壓力,同時提高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水平。而在居民用戶層面,可以解決冷熱不均、過冷過熱等問題,實現精準供熱和按需用熱?!?lt;/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完善智慧供熱基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藍皮書》指出,供熱計量是構建新型智慧供熱系統的必要環節?!霸础W—站—戶”各環節物料、熱量、溫度、壓力等參數的計量是實現供熱系統智慧調控、能耗雙控、碳排放雙控的必要手段,對構建新型智慧供熱系統具有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趙文瑛表示,受樓體和管道設計影響,一棟建筑內的供熱效果往往不均衡,過冷與過熱供熱同時存在的現象突出,能源浪費嚴重?!巴ǔ碚f,供熱企業會確保建筑中最冷戶溫度達標,而建筑中的部分位置溫度則會超標。如果用戶開窗散熱,會造成供暖循環水降溫,增加供熱能耗。而供熱計量的推進完善了用戶側信息收集,為供熱企業綜合每戶用熱需求、整樓供熱情況,智能動態調節各戶供熱打下基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但與此同時,供熱計量仍有待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投入也需加強?!端{皮書》統計,目前我國已安裝供熱計量裝置的建筑面積僅占北方城鎮集中供熱面積的約15%,其中實現供熱計量收費的面積占北方城鎮集中供熱面積的比例不足6%。供熱計量設備初始建設的高成本、設備的長期維護和更換成本會給熱力企業造成一定壓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藍皮書》建議,對既有建筑的供熱計量改造,應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具備安裝條件且達到平衡調控要求的,安裝戶用熱量表和戶用調控裝置。同時,鼓勵新建建筑和具備條件的既有建筑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收費,不能滿足分戶計量條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則可以按樓棟進行計量收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新型熱源不斷豐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藍皮書》也指出,多元靈活是供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途徑。在傳統化石能源“有序退”的基礎上,供熱系統也應不斷擴大新能源消費,積極擴大生物質、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熱和余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雄安新區近年持續推廣地熱供暖。其中,雄縣地處地熱田,資源覆蓋達320平方公里,地熱水儲量821.78億立方米。家住河北省雄縣某小區的崔女士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以前自家燒煤取暖,到現在地熱供暖,不僅成本降低,同時周邊空氣質量也明顯改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但也有從事地熱開發的人士指出,中國的高溫水熱型地熱資源大部分分布在滇西、藏南和經濟發達、需求較大的沿海地區并存在地理錯位。包括地熱資源在內,很多新型熱源豐富的地區往往缺乏應用需求,熱能遠距離輸送仍需降本增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伴隨儲熱技術需求不斷上升,2023年全國蓄冷蓄熱累計裝機達到約930.7兆帕。儲熱技術在清潔供熱、工業蒸汽、余熱回收等熱能利用市場有儲電技術無法參與的應用場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所所長韓偉介紹,以鈣基熱化學儲能設備為例,由于化學轉化性質穩定,設備可實現長期儲能。在用能時只需通入蒸汽參與反應,設備就可放出約550攝氏度的高溫高壓蒸汽用于工業及民用供熱需求或直接用于發電。該設備可用于移動熱源車,實現消納低價可再生能源棄電、靈活匹配用熱需求,投入成本有望降低至電化學儲能的約一半。</span></p>
2025年城市供熱行業分析:城市供熱行業將向低碳化方向發展
2025-01-13T10:13:24+00:00
2025-01-13T10:13:24+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390-2025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城市供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涉及到能源供應和管理,還關系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下是2025年城市供熱行業分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城市供熱行業分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2024-2029年中國城市供熱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城市供熱基本上有三種供熱方式:第一種供熱方式為集中供熱方式,城市集中供熱可由熱電廠或區域鍋爐房實現。我國北方地區較為常用,但這種供熱方式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能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從供熱系統來看,我國城市供熱系統正逐步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通過應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供熱系統的能效和可靠性,降低能耗和排放。同時,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城市供熱系統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服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從競爭層次來看,國有電力、能源公司在該領域占據著比較大的優勢,在熱力的生產和供應上不但擁有較多的資源,在技術上也更勝一籌。其次是國內新崛起的新能源企業、以及深耕城市供熱產業的傳統熱力公司,他們在城市供熱領域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第三層次的主體一般以中小型熱電公司為主,由于規模的限制,他們一般服務于單個地區的供熱需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目前,我國城市集中供熱主要分布于“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十三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以及山東、河南兩省。城市中常用的供熱方式主要有集中供熱、區域鍋爐房供熱、分戶供熱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城市供熱行業分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城市供熱行業趨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低碳化和綠色發展: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不斷提升,各國政府都在加快向低碳經濟轉型。城市供熱行業分析指出,許多城市在推進供熱行業中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從傳統的燃煤供熱系統轉向更環保、低碳的能源來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的供熱系統開始逐步推廣。通過數據監測、分析和調控,優化供熱過程,減少能源浪費,提高系統的能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能源存儲與靈活性提升: 為了提高供熱系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熱能存儲技術(如熱儲能罐、地下熱儲能等)被越來越多的采用。這些儲熱系統可以在低需求時儲存熱能,在需求高峰時釋放,平衡供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用戶需求個性化與供熱服務優化: 隨著居民對舒適度的要求提高,以及智能家居技術的普及,未來供熱行業將更加注重用戶需求的個性化響應。例如,用戶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調節室內溫度、時間段以及熱水供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用戶參與度增加: 用戶通過智能家居、移動應用等平臺參與到供熱管理中,實時查看家庭能源消耗,設置個性化供熱方案,甚至可以調節家庭供熱設備的狀態,從而實現節能和舒適度的平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總之,城市供熱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將以低碳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緊跟綠色能源和數字化技術的潮流。同時,隨著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供熱行業的能源結構將更加多元化,用戶的需求將得到更精細化的滿足,供熱系統將更加高效、環保和智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城市供熱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涉及到能源供應和管理,還關系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下是2025年城市供熱行業分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城市供熱行業分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2024-2029年中國城市供熱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城市供熱基本上有三種供熱方式:第一種供熱方式為集中供熱方式,城市集中供熱可由熱電廠或區域鍋爐房實現。我國北方地區較為常用,但這種供熱方式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能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從供熱系統來看,我國城市供熱系統正逐步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通過應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供熱系統的能效和可靠性,降低能耗和排放。同時,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城市供熱系統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服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從競爭層次來看,國有電力、能源公司在該領域占據著比較大的優勢,在熱力的生產和供應上不但擁有較多的資源,在技術上也更勝一籌。其次是國內新崛起的新能源企業、以及深耕城市供熱產業的傳統熱力公司,他們在城市供熱領域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第三層次的主體一般以中小型熱電公司為主,由于規模的限制,他們一般服務于單個地區的供熱需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目前,我國城市集中供熱主要分布于“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十三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以及山東、河南兩省。城市中常用的供熱方式主要有集中供熱、區域鍋爐房供熱、分戶供熱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城市供熱行業分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城市供熱行業趨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低碳化和綠色發展: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不斷提升,各國政府都在加快向低碳經濟轉型。城市供熱行業分析指出,許多城市在推進供熱行業中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從傳統的燃煤供熱系統轉向更環保、低碳的能源來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的供熱系統開始逐步推廣。通過數據監測、分析和調控,優化供熱過程,減少能源浪費,提高系統的能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能源存儲與靈活性提升: 為了提高供熱系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熱能存儲技術(如熱儲能罐、地下熱儲能等)被越來越多的采用。這些儲熱系統可以在低需求時儲存熱能,在需求高峰時釋放,平衡供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用戶需求個性化與供熱服務優化: 隨著居民對舒適度的要求提高,以及智能家居技術的普及,未來供熱行業將更加注重用戶需求的個性化響應。例如,用戶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調節室內溫度、時間段以及熱水供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用戶參與度增加: 用戶通過智能家居、移動應用等平臺參與到供熱管理中,實時查看家庭能源消耗,設置個性化供熱方案,甚至可以調節家庭供熱設備的狀態,從而實現節能和舒適度的平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總之,城市供熱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將以低碳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緊跟綠色能源和數字化技術的潮流。同時,隨著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供熱行業的能源結構將更加多元化,用戶的需求將得到更精細化的滿足,供熱系統將更加高效、環保和智能。</span></p>
全國首個智能微網供暖項目在那曲投運
2024-12-25T10:15:45+00:00
2024-12-25T10:15:45+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391-2025-02-10-03-16-01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記者從西藏那曲市聶榮縣了解到,近日,國家能源集團和聯合動力新能源事業部黨支部攻堅的全國首個5000米級超高海拔“風光儲一體化”智能微網供暖項目,在那曲聶榮縣永曲鄉康庫村成功投運。該微網發電系統項目為保障村委會用電、改善生活配套水平提供了極大便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聶榮縣委副書記、國家能源集團援藏工作組組長白明表示,我們利用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技術優勢,攻克超高海拔環境下因高寒、高溫差、低空氣密度等導致的產品發電性能差和運行穩定性低等難題,建成全國首個五千米海拔智能微網小型“風光儲”供電供暖項目,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急難愁盼”的供電供暖難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康庫村位于唐古拉山脈以北,海拔5000米左右,位置偏遠,此前簡易光伏組件僅可維持照明及手機充電等應用。為了解決該村的供電和供暖難題,項目組進行了扎實前期工作,經測算,掌握到:康庫村春、冬兩季風速較好、與供暖季大體重合;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年可利用1754小時。村委會日均實際用電需求達112.925千瓦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根據“風光特色”環境優勢和高寒供暖需求,經科學論證,該項目選擇2臺容量10千瓦風機、1套光伏系統及1套儲能系統,建成投運后,日均發電量超200千瓦時,供暖區域191平方米、室內溫度平均可達18度,有效解決該村“急難愁盼”的供暖、供電難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了解,該項目借“清潔能源”發展契機,積極謀劃村居典范建設,按照25年設計使用壽命計算,將提供超過18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節約標準煤580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60余噸、節約用水并減少廢水排放7200余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記者從西藏那曲市聶榮縣了解到,近日,國家能源集團和聯合動力新能源事業部黨支部攻堅的全國首個5000米級超高海拔“風光儲一體化”智能微網供暖項目,在那曲聶榮縣永曲鄉康庫村成功投運。該微網發電系統項目為保障村委會用電、改善生活配套水平提供了極大便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聶榮縣委副書記、國家能源集團援藏工作組組長白明表示,我們利用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技術優勢,攻克超高海拔環境下因高寒、高溫差、低空氣密度等導致的產品發電性能差和運行穩定性低等難題,建成全國首個五千米海拔智能微網小型“風光儲”供電供暖項目,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急難愁盼”的供電供暖難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康庫村位于唐古拉山脈以北,海拔5000米左右,位置偏遠,此前簡易光伏組件僅可維持照明及手機充電等應用。為了解決該村的供電和供暖難題,項目組進行了扎實前期工作,經測算,掌握到:康庫村春、冬兩季風速較好、與供暖季大體重合;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年可利用1754小時。村委會日均實際用電需求達112.925千瓦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根據“風光特色”環境優勢和高寒供暖需求,經科學論證,該項目選擇2臺容量10千瓦風機、1套光伏系統及1套儲能系統,建成投運后,日均發電量超200千瓦時,供暖區域191平方米、室內溫度平均可達18度,有效解決該村“急難愁盼”的供暖、供電難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了解,該項目借“清潔能源”發展契機,積極謀劃村居典范建設,按照25年設計使用壽命計算,將提供超過18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節約標準煤580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60余噸、節約用水并減少廢水排放7200余噸。</span></p>
國資委:優先保障民生供給 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2024-01-25T10:23:01+00:00
2024-01-25T10:23:01+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392-2025-02-10-03-23-09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進入冬季,隨著各地供電和供暖需求的持續攀升,能源保供進入迎峰度冬的關鍵期。今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財務監管與運行評價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冰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從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運行安全的大局出發,在保民生、保大局中督促指導中央發電、煤炭、電網、石油石化天然氣企業按照統一部署抓實、抓細、抓好,優先保障民生供給,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過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悉,2023年,面對高溫、枯水、臺風、雨雪冰凍、地震等多重嚴峻考驗,國資央企采取各種措施,圓滿完成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春節等重點保供任務,有力維護了經濟社會穩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具體來看,2023年,中央發電企業加強電煤庫存管理,電煤庫存始終處于高位水平,煤電機組保持安全高效運行,全年累計發電5.35萬億千瓦時,以占全國52%的裝機規模貢獻了占全國63%的發電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央電網企業充分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優勢,加大余缺互濟力度,全年累計組織跨區跨省電力支援4761次、電量209億千瓦時,最大限度控制了負荷管理、容量規模,牢牢守住不發生拉閘限電的底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央煤炭企業在安全合規前提下,加大煤炭開采力度,帶頭執行電煤長協機制,最大限度保障電煤供應,全年累計產煤11.3億噸,日均產量308.3萬噸,同比增長4.5%,再創歷史新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央石油石化企業深挖國產氣、進口氣潛力,確保油氣安全穩定供應,全年累計銷售天然氣3543.9億方,同比增長6.1%,資產2028.5億方,同比增長6.8%,進口1470.5億方,同比增長8.8%。</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李冰表示,著眼長遠,國資央企將圍繞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因地制宜推動氣電、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調峰電源建設,加快推動已核準發電項目開工建設,確保按期投產并網。圍繞儲能、氫能、核能、虛擬電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不斷完善能源保供長效機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進入冬季,隨著各地供電和供暖需求的持續攀升,能源保供進入迎峰度冬的關鍵期。今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財務監管與運行評價局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冰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從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運行安全的大局出發,在保民生、保大局中督促指導中央發電、煤炭、電網、石油石化天然氣企業按照統一部署抓實、抓細、抓好,優先保障民生供給,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過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悉,2023年,面對高溫、枯水、臺風、雨雪冰凍、地震等多重嚴峻考驗,國資央企采取各種措施,圓滿完成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春節等重點保供任務,有力維護了經濟社會穩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具體來看,2023年,中央發電企業加強電煤庫存管理,電煤庫存始終處于高位水平,煤電機組保持安全高效運行,全年累計發電5.35萬億千瓦時,以占全國52%的裝機規模貢獻了占全國63%的發電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央電網企業充分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優勢,加大余缺互濟力度,全年累計組織跨區跨省電力支援4761次、電量209億千瓦時,最大限度控制了負荷管理、容量規模,牢牢守住不發生拉閘限電的底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央煤炭企業在安全合規前提下,加大煤炭開采力度,帶頭執行電煤長協機制,最大限度保障電煤供應,全年累計產煤11.3億噸,日均產量308.3萬噸,同比增長4.5%,再創歷史新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央石油石化企業深挖國產氣、進口氣潛力,確保油氣安全穩定供應,全年累計銷售天然氣3543.9億方,同比增長6.1%,資產2028.5億方,同比增長6.8%,進口1470.5億方,同比增長8.8%。</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李冰表示,著眼長遠,國資央企將圍繞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因地制宜推動氣電、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調峰電源建設,加快推動已核準發電項目開工建設,確保按期投產并網。圍繞儲能、氫能、核能、虛擬電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不斷完善能源保供長效機制。</span></p>
供熱系統全力保供 暖氣是如何進入千家萬戶的?
2023-12-25T10:24:43+00:00
2023-12-25T10:24:43+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393-2025-02-10-03-25-55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最近,全國多地迎來寒潮和大風降溫天氣。尤其隨著大范圍的降雪,導致很多地方的氣溫不僅下降快,降溫持續時間還很長,這就給城市的供熱保障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全國多地的供熱系統宣布處于極限運行狀態,在全力保供。城市的集中供熱系統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家里的暖氣如果不熱,是什么原因?冬季取暖,還有哪些安全須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暖氣是如何送到你家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山東青島能源熱電集團第三熱力公司副總經理滕兆中介紹,集中供熱是指由集中熱源所產生的蒸汽和熱水通過管網供給一個區域或部分區域,用作生產采暖和生活所需熱量的方式,一般由熱源、供熱管網和熱用戶三部分組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供熱過程中,熱源廠將燃煤、燃氣、地熱、光伏等不同形式收集來的熱量,通過蒸汽、高溫水等介質,由一次管網輸送到各小區的換熱站,再通過換熱站的換熱器進行二次換熱,將適合小區采暖使用的熱水通過二次管網輸配到用戶家中,最后經過房間里的散熱器、暖氣片、地暖盤管等散熱設備,將熱量散發到室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按照《集中供暖設計手冊》的要求,熱源設計需根據城市地區的總體規劃進行,做到遠近結合,以近期為主,并宜留有擴建余地。熱源分布要盡量集中合理,結合投資建設、熱源燃料運輸、地形地質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位置最好建設在用熱區域中心。地源熱泵和污水源熱泵等熱源的選擇還要考慮工藝的特殊要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都供暖了,為何家里還是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滕兆中介紹,影響室內溫度的因素除了暖氣片還有很多,室內溫度與建筑圍護結構的耗熱量、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耗熱量、通風耗熱量以及人體與電器設備散發的熱量都有關系。一般而言,出現用戶室內不熱主要有兩種情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一種是暖氣片或部分暖氣片不熱,大致是經過流量不足造成的。這可能有多種原因。一是入戶閥門損壞或沒打開,尤其是上供下回的大串聯系統的用戶,家里暖氣片不熱可能是樓上樓下鄰居將閥門關閉導致,需工作人員逐戶排查;二是分戶式系統的濾網堵塞,造成整個系統流量變低,導致暖氣片出現近熱遠涼、上熱下涼的情況,通過清洗濾網能夠解決;三是出現俗稱的“氣阻”,供熱系統補充水和持續加熱水的過程中都會產生氣體,容易聚集在供熱系統的高點,形成阻力,使室內系統循環的流量降低;四是戶內管道存在縮進和堵塞情況,一般是由用戶在裝修或改造暖氣設施過程中不規范造成的,這種故障通常埋在地下或墻壁里,需工作人員進行研判后重新鋪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二種是暖氣片夠熱,但室內溫度不高,通常是由于室內散熱器系統散發的熱量低于所需熱量造成的。一般出現在底層、頂層、樓房兩邊用戶或上下左右都不供熱的孤島用戶,這種情況需對室內的散熱量重新計算,確定實際所需暖氣片的數量進行加片改造施工,提高供熱效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安全取暖小貼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關于冬季取暖的注意事項,滕兆中提出三點建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一、定期對室內供熱設施進行檢查和保養。要檢查每一個連接處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的現象。散熱器和暖氣片的排氣閥盡量不要懸掛物品,否則容易造成斷裂漏水現象。如果暖氣片有水要及時擦干水分,防止供熱設施銹蝕,尤其是衛生間的暖氣片,需盡量開門通風,保持干燥狀態,定期檢查散熱器漆面是否完好,避免氧化銹蝕。最好每隔2~3年進行一次全屋管道清洗,保證管道暢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二、不要自行排放供熱系統中的熱水,更不要排放供熱系統中的熱水另作他用。如果出現不熱現象確需通過排水解決的,最好通知供熱企業由專業人員操作。首先,供熱系統是個密閉循環系統,大量排水需要換熱站進行補水,易產生新的空氣形成氣阻,影響供熱質量。其次,因為水量變化,也會破壞前期調節的二次管網水力平衡,造成更多用戶暖氣不熱。同時,大量補水也會降低系統回水溫度,影響整個小區供熱效果。此外,排水量太大會造成系統失壓,當壓力低于換熱站循環泵保護的最低啟動壓力時,整個換熱站可能會停運,造成整個小區無法供熱,如果損失較大,會觸犯相關法律法規,需要負法律責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三、盡量了解家中關斷閥門的位置,并保存好供熱企業的服務電話。如果室內出現漏水情況,最好第一時間關閉入戶閥門止水,減少損失,并及時撥打所屬換熱站電話,進行漏水維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最近,全國多地迎來寒潮和大風降溫天氣。尤其隨著大范圍的降雪,導致很多地方的氣溫不僅下降快,降溫持續時間還很長,這就給城市的供熱保障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全國多地的供熱系統宣布處于極限運行狀態,在全力保供。城市的集中供熱系統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家里的暖氣如果不熱,是什么原因?冬季取暖,還有哪些安全須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暖氣是如何送到你家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山東青島能源熱電集團第三熱力公司副總經理滕兆中介紹,集中供熱是指由集中熱源所產生的蒸汽和熱水通過管網供給一個區域或部分區域,用作生產采暖和生活所需熱量的方式,一般由熱源、供熱管網和熱用戶三部分組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供熱過程中,熱源廠將燃煤、燃氣、地熱、光伏等不同形式收集來的熱量,通過蒸汽、高溫水等介質,由一次管網輸送到各小區的換熱站,再通過換熱站的換熱器進行二次換熱,將適合小區采暖使用的熱水通過二次管網輸配到用戶家中,最后經過房間里的散熱器、暖氣片、地暖盤管等散熱設備,將熱量散發到室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按照《集中供暖設計手冊》的要求,熱源設計需根據城市地區的總體規劃進行,做到遠近結合,以近期為主,并宜留有擴建余地。熱源分布要盡量集中合理,結合投資建設、熱源燃料運輸、地形地質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位置最好建設在用熱區域中心。地源熱泵和污水源熱泵等熱源的選擇還要考慮工藝的特殊要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都供暖了,為何家里還是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滕兆中介紹,影響室內溫度的因素除了暖氣片還有很多,室內溫度與建筑圍護結構的耗熱量、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耗熱量、通風耗熱量以及人體與電器設備散發的熱量都有關系。一般而言,出現用戶室內不熱主要有兩種情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一種是暖氣片或部分暖氣片不熱,大致是經過流量不足造成的。這可能有多種原因。一是入戶閥門損壞或沒打開,尤其是上供下回的大串聯系統的用戶,家里暖氣片不熱可能是樓上樓下鄰居將閥門關閉導致,需工作人員逐戶排查;二是分戶式系統的濾網堵塞,造成整個系統流量變低,導致暖氣片出現近熱遠涼、上熱下涼的情況,通過清洗濾網能夠解決;三是出現俗稱的“氣阻”,供熱系統補充水和持續加熱水的過程中都會產生氣體,容易聚集在供熱系統的高點,形成阻力,使室內系統循環的流量降低;四是戶內管道存在縮進和堵塞情況,一般是由用戶在裝修或改造暖氣設施過程中不規范造成的,這種故障通常埋在地下或墻壁里,需工作人員進行研判后重新鋪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二種是暖氣片夠熱,但室內溫度不高,通常是由于室內散熱器系統散發的熱量低于所需熱量造成的。一般出現在底層、頂層、樓房兩邊用戶或上下左右都不供熱的孤島用戶,這種情況需對室內的散熱量重新計算,確定實際所需暖氣片的數量進行加片改造施工,提高供熱效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安全取暖小貼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關于冬季取暖的注意事項,滕兆中提出三點建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一、定期對室內供熱設施進行檢查和保養。要檢查每一個連接處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的現象。散熱器和暖氣片的排氣閥盡量不要懸掛物品,否則容易造成斷裂漏水現象。如果暖氣片有水要及時擦干水分,防止供熱設施銹蝕,尤其是衛生間的暖氣片,需盡量開門通風,保持干燥狀態,定期檢查散熱器漆面是否完好,避免氧化銹蝕。最好每隔2~3年進行一次全屋管道清洗,保證管道暢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二、不要自行排放供熱系統中的熱水,更不要排放供熱系統中的熱水另作他用。如果出現不熱現象確需通過排水解決的,最好通知供熱企業由專業人員操作。首先,供熱系統是個密閉循環系統,大量排水需要換熱站進行補水,易產生新的空氣形成氣阻,影響供熱質量。其次,因為水量變化,也會破壞前期調節的二次管網水力平衡,造成更多用戶暖氣不熱。同時,大量補水也會降低系統回水溫度,影響整個小區供熱效果。此外,排水量太大會造成系統失壓,當壓力低于換熱站循環泵保護的最低啟動壓力時,整個換熱站可能會停運,造成整個小區無法供熱,如果損失較大,會觸犯相關法律法規,需要負法律責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三、盡量了解家中關斷閥門的位置,并保存好供熱企業的服務電話。如果室內出現漏水情況,最好第一時間關閉入戶閥門止水,減少損失,并及時撥打所屬換熱站電話,進行漏水維修。</span></p>
“智慧大腦”升級 石家莊供熱節能提溫進行時
2021-09-02T13:13:39+00:00
2021-09-02T13:13:39+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396-2025-02-10-07-13-53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8月31日,在位于石家莊熱電廠東廠區內的石熱中繼能源站項目施工現場,大型機械正在有序作業,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在吊車的配合下,工人仔細焊接管道,爭分奪秒搶抓施工進度,以確保在9月30日前工程主體完工。</span></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為做好石家莊熱電廠關停后的供熱熱源替代工作,石家莊市強力推進了引進西柏坡電廠廢熱等系列供熱工程建設,其中石熱中繼能源站項目正是利用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作為熱源,完成對廠內現有燃煤鍋爐的替代。</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工程主體計劃在9月30日前完成,10月底左右試運行,11月1日具備向市區正式供熱條件,建成后將實現對石熱8期的關停替代?!笔谐枪芫贮h組成員、副局長、市供熱事務中心主任劉文棟介紹說,項目完成后,將為我市原熱電供熱區域提供205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石熱8期關停,我市年節煤將達到114萬噸。</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石熱中繼能源站項目是我市千方百計打造清潔供熱、提高供熱質量的縮影。</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冬季供熱涉及千家萬戶,事關群眾冷暖,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集中供熱緊跟城市發展步伐,切實保障城市供熱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截至目前,主城區總供熱面積1.93億平方米,惠及用熱戶數約153萬戶。同時,按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部署,有序推動燃煤機組關停工作,穩步推進多種清潔能源替代利用。</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市供熱調度指揮中心被稱為供熱系統的“智慧大腦”。2017年,市供熱調度指揮平臺建設完成,系統通過對供熱管網、熱力站、居民家中等加裝遠程監測設備,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實時進行供熱監測、遠程調控、生產調度指揮。</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以前,一個小區中3個室溫采集點有2個不達標,指揮中心才會接到報警,而現在,只要有一個不達標,指揮中心便能及時接收到預警提示,從而調配熱源——相對于以往供熱季,結合日益完善的供熱格局,今年再次升級的“智慧供熱”十分吸睛。</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指揮平臺功能越來越全面,平臺覆蓋面也更加廣泛了。今年,我們將縣城內的集中供熱也納入了平臺監測范圍,形成全市域集中供熱監管全覆蓋,同時,按照‘比學趕超’要求,對于從事城市集中供熱的24家企業,每個企業的供熱指標進行考評、排名,提高企業供熱質量?!眲⑽臈澑嬖V記者。</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在此基礎上,平臺還新增加了輿情監測功能,幫助工作人員主動靠前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供熱問題,全市室溫采集點的覆蓋率也進一步得到提升。</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作為供熱系統的“毛細血管”,此時此刻,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按照供熱運行100天倒計時工作計劃,市供熱管理部門和供熱企業正在搶抓正式供熱前的有限時間,加快推進供熱設施“冬病夏治”工作,對所有供熱管網反復排查,最大限度把問題和隱患解決在非供熱季,為市民多增添一份溫暖的保障。</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8月31日,在位于石家莊熱電廠東廠區內的石熱中繼能源站項目施工現場,大型機械正在有序作業,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在吊車的配合下,工人仔細焊接管道,爭分奪秒搶抓施工進度,以確保在9月30日前工程主體完工。</span></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為做好石家莊熱電廠關停后的供熱熱源替代工作,石家莊市強力推進了引進西柏坡電廠廢熱等系列供熱工程建設,其中石熱中繼能源站項目正是利用西柏坡電廠廢熱入市作為熱源,完成對廠內現有燃煤鍋爐的替代。</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工程主體計劃在9月30日前完成,10月底左右試運行,11月1日具備向市區正式供熱條件,建成后將實現對石熱8期的關停替代?!笔谐枪芫贮h組成員、副局長、市供熱事務中心主任劉文棟介紹說,項目完成后,將為我市原熱電供熱區域提供2050萬平方米的供熱能力;石熱8期關停,我市年節煤將達到114萬噸。</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石熱中繼能源站項目是我市千方百計打造清潔供熱、提高供熱質量的縮影。</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冬季供熱涉及千家萬戶,事關群眾冷暖,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集中供熱緊跟城市發展步伐,切實保障城市供熱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截至目前,主城區總供熱面積1.93億平方米,惠及用熱戶數約153萬戶。同時,按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部署,有序推動燃煤機組關停工作,穩步推進多種清潔能源替代利用。</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市供熱調度指揮中心被稱為供熱系統的“智慧大腦”。2017年,市供熱調度指揮平臺建設完成,系統通過對供熱管網、熱力站、居民家中等加裝遠程監測設備,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實時進行供熱監測、遠程調控、生產調度指揮。</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以前,一個小區中3個室溫采集點有2個不達標,指揮中心才會接到報警,而現在,只要有一個不達標,指揮中心便能及時接收到預警提示,從而調配熱源——相對于以往供熱季,結合日益完善的供熱格局,今年再次升級的“智慧供熱”十分吸睛。</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指揮平臺功能越來越全面,平臺覆蓋面也更加廣泛了。今年,我們將縣城內的集中供熱也納入了平臺監測范圍,形成全市域集中供熱監管全覆蓋,同時,按照‘比學趕超’要求,對于從事城市集中供熱的24家企業,每個企業的供熱指標進行考評、排名,提高企業供熱質量?!眲⑽臈澑嬖V記者。</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在此基礎上,平臺還新增加了輿情監測功能,幫助工作人員主動靠前解決居民反映強烈的供熱問題,全市室溫采集點的覆蓋率也進一步得到提升。</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000000;">? ? ? ?作為供熱系統的“毛細血管”,此時此刻,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按照供熱運行100天倒計時工作計劃,市供熱管理部門和供熱企業正在搶抓正式供熱前的有限時間,加快推進供熱設施“冬病夏治”工作,對所有供熱管網反復排查,最大限度把問題和隱患解決在非供熱季,為市民多增添一份溫暖的保障。</span></h1>
全國首個老舊小區地下管廊貫通!
2019-11-20T14:04:17+00:00
2019-11-20T14:04:17+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397-2025-02-13-07-04-27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2019年11月19日,全國首個老舊小區地下管線更新改造工程地下管廊全線貫通。該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改善小區居民居住條件,極大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大型老舊小區做出示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姜萬榮,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房地產管理司副司長謝民等相關人員參加貫通儀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姜萬榮表示:施工場地狹窄、條件艱苦等情況下,管廊如期貫通,三里河管廊是全國首個老舊小區地下綜合管廊示范工程,希望項目團隊再接再厲做好后續工作,把項目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工程、樣板工程,為同類項目提供良好借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該項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9號院,是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機關大院,現有居民3500戶常駐人口1.3萬人。各類管線走向位置復雜,管線老化變質,對此住建部提出引入管廊進行改造。該項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將供能管線、水信管線等各類市政管線納入綜合管廊管理,便于各種管線的敷設增減維修和日常管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該項目區域土質成分為粉細砂層,遇水極易形成流砂,甚至有可能塌方,項目部在BIM模型上實時監測,顯示定位工程沉降變形情況,全過程確保管廊施工安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項目位于居民小區內,距離最近居民樓相距僅3米,施工作業24小時不間斷,拉物料的汽車進入小區難免會對居民造成噪聲污染,對此項目部研制3種神器解決問題:定制鋼板房子隔絕噪聲、研發打料神器消除傳統打料過程中產生的噪聲、設計行走式小吊減少人為搬運鋼格柵產生的碰撞噪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小區內道路狹窄,人員及車流密集,項目部研發了小區智能交通引流系統,通過智能監控路況,管理人員牢牢掌握道路車輛的行蹤,進行交通控制,確保小區施工期間暢通無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2019年11月19日,全國首個老舊小區地下管線更新改造工程地下管廊全線貫通。該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改善小區居民居住條件,極大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大型老舊小區做出示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姜萬榮,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房地產管理司副司長謝民等相關人員參加貫通儀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姜萬榮表示:施工場地狹窄、條件艱苦等情況下,管廊如期貫通,三里河管廊是全國首個老舊小區地下綜合管廊示范工程,希望項目團隊再接再厲做好后續工作,把項目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工程、樣板工程,為同類項目提供良好借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該項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9號院,是建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機關大院,現有居民3500戶常駐人口1.3萬人。各類管線走向位置復雜,管線老化變質,對此住建部提出引入管廊進行改造。該項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將供能管線、水信管線等各類市政管線納入綜合管廊管理,便于各種管線的敷設增減維修和日常管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該項目區域土質成分為粉細砂層,遇水極易形成流砂,甚至有可能塌方,項目部在BIM模型上實時監測,顯示定位工程沉降變形情況,全過程確保管廊施工安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項目位于居民小區內,距離最近居民樓相距僅3米,施工作業24小時不間斷,拉物料的汽車進入小區難免會對居民造成噪聲污染,對此項目部研制3種神器解決問題:定制鋼板房子隔絕噪聲、研發打料神器消除傳統打料過程中產生的噪聲、設計行走式小吊減少人為搬運鋼格柵產生的碰撞噪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小區內道路狹窄,人員及車流密集,項目部研發了小區智能交通引流系統,通過智能監控路況,管理人員牢牢掌握道路車輛的行蹤,進行交通控制,確保小區施工期間暢通無阻。</span></p>
70周年獻禮-中國供熱行業成就回顧
2019-10-09T13:17:37+00:00
2019-10-09T13:17:37+00:00
http://www.hxyw88.com/hydt/1398-70
秦皇島動力
12@qq.com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奠定基業(1949-1979)</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建國初期,長期以來老百姓的取暖方式主要是“南盆北炕”,北方地區取暖的主要方式是火炕。它既是取暖設施,又是冬季炊事用灶,燃料主要是柴草。在嚴寒期則輔以小火爐,燃燒煤塊和后來出現的煤球——即以煤末摻黃土加工制成的初級型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熱方式與規模</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886年,</strong>位于北京東交民巷的俄國道勝銀行采用低壓蒸汽鍋爐供暖,是<strong>北京歷史上第一家采用鍋爐供暖的單位。</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49年建國時,</strong>北京市全市房屋面積有2050萬平方米,約有103萬平方米分散的鍋爐供暖,占全部建筑的5%。有暖氣的僅限于為數不多的政府和公益事業單位,<strong>絕大多數市民取暖仍以小火爐、火炕和地炕為主。</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5年,</strong>北京市房屋建筑已由1949年的2050萬平方米增加到3119萬平方米,有2100座分散的小鍋爐房供熱,<strong>供熱面積825.5萬平方米,占26%</strong>,其余74%由小火爐取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技術學術水平</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北京已有若干鐵工廠可承擔鍋爐、水暖安裝業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50年代初,</strong>結合蘇聯援建的大量工程的需要,以設計院為主的各有關供熱技術人員<strong>全面開始學習蘇聯的供熱和暖通技術。</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2年,清華大學在土木系設立了采暖通風專業</strong>,選用蘇聯的教材,自1954年起,逐步向有關單位輸送經過系統教育的畢業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政策支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從1949年至1952年,北京市新建了各類建筑385萬平方米,其中有部分建有自備鍋爐房和供熱設施。特別在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strong>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strong>,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力電力部還<strong>確定了發展熱電聯產的政策</strong>。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力電力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中明確,要包括發電量與供熱量的增長數字;<strong>在技術政策上確定,要建立工業用熱的熱電廠和工業及市政公用的熱電廠</strong>,以發展熱化事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一五計劃”期間</strong>(1953年-1957年),在北京、保定、石家莊、鄭州、洛陽、西安、蘭州、太原、包頭、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城市<strong>建設了一批熱電廠</strong>,向工業、住宅區供應工業生產用熱和生活用熱,這些熱電廠的建設,<strong>奠定了我國城市集中供熱發展的基礎</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5年</strong>,北京市都市規劃委員會聘請了蘇聯的供熱專家,在指導編制城市供熱規劃的同時,系統地講解了熱電聯產和供熱技術。為改變當時分散的落后供熱方式,供熱規劃把發展熱化放在首位,確定了以發展熱電廠為主,區域鍋爐房為輔的集中供熱方針,<strong>制定了《北京市供熱規劃方案》。這是第一部較為完整、內容充實、具體的規劃,也是北京市乃至全國第一部城市供熱規劃。</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大事件</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8年8月</strong>成立了北京市煤氣熱力公司,供熱管理部門為輸配料和下設專門管理供熱的熱力隊,1960年3月成立熱力管理處主管供熱工作。這是<strong>我國第一個專門管理城市供熱的機構</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8年</strong>,北京建設第一熱電廠,主要供熱對象為北京市中心區域民用建筑采暖熱負荷,從此我國城市集中供熱事業拉開了序幕,這是<strong>我國第一個大型城市集中供熱工程</strong>。北京第一熱電廠供熱介質為高溫熱水,為用戶提供冬季采暖及全年生活熱水熱負荷,1959年,北京第一熱電廠熱力管網主干線通過北京長安街,向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民族飯店等建筑供熱。熱網總長18Km,中繼泵站1座,最大管徑DN70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74年起,</strong>北京市城市熱網開始研制熱網集中監控系統,于1982年建成了無線通訊數據監測系統,<strong>第一次實現中國供熱史上熱網的計算機監測</strong>。改革開放以后,以北京為代表的供熱企業學習引進西北歐供熱技術,隨后掌握了合理分配流量的平衡技術,解決了供熱系統多年來的老問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79年9月13日</strong>,國家頒布<strong>《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在城市要積極推廣區域供熱。</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騰飛時刻(1980-1999)</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世紀70年代末,</strong>在國家“開發與節約并重,近期把節約放在優先地位”的節約能源方針的指導下,<strong>通過發展熱電聯產、工業余熱和地熱利用,大力發展城市集中供熱。從此,城市集中供熱事業快速崛起,城市熱網供熱發展勢頭強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熱方式與規模</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北方氣候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也成為了中國供熱區域中北方采暖地區和南方采暖地區的分界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北方15個城市統計,<strong>1981年,</strong>北方城市有熱力管網502公里,實現集中供熱面積<strong>2252萬平方米</strong>,每年可節煤160余萬噸。<strong>1986年,</strong>北方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到<strong>7103萬平方米。</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以北京為例</strong>,1949年,小火爐取暖方式占北京市房屋總面積的95%,到1990年已降到22%,其余78%除9.1%為城市熱網集中供熱外,絕大多數為鍋爐供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1990年,北京市有民用建筑面積1.76億平方米。其中有暖氣的為1.37億平方米,有5050萬平方米為集中供熱面積,其中城市熱網供熱面積為1610.3萬平方米,區域鍋爐房供熱面積為412萬平方米。單位鍋爐容量7兆瓦及以上的集中鍋爐供熱面積1529.2萬平方米,分散鍋爐供熱面積8675萬平方米,還有3900萬平方米仍用小火爐取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北京市2003年供熱量是1990年供熱量的2.8倍,1991年至2003年期間,供熱面積平均每年增加400萬平方米,2000年至2003年增加供熱面積1808萬平方米,年平均每年增加603萬平方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北方集中供熱規模不斷擴大:</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1980年 10個北方城市集中供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1989年 81個北方城市集中供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2003年 321個北方城市集中供暖 18.9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暖的發展過程呈現出三大趨勢</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一,單位鍋爐容量逐漸增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二,大鍋爐房逐漸增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三,鍋爐供暖由分散的管理逐步走向專業管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政策支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82年</strong>北京電力設計院編制的《北京市供熱規劃》和1984年北京市公用局和北京規劃局編制的<strong>《北京市市區集中供熱近期規劃》</strong>中都<strong>進一步明確在城市燃料結構以煤為主的條件下,應以熱電聯產供熱為主,區域鍋爐房供熱為輔,并采用其他多種方式滿足城市供熱需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86年2月</strong>, 國務院批準了建設部、國家計委<strong>《關于加強城市集中供熱管理工作的報告》,對城市集中供熱方針、管理體制、建設資金渠道、價格政策、供熱立法和管理工作等提出了意見,明確了方向,為城市供熱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礎。</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技術水平</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全國的供熱企業同仁們在這段時期積極探索供熱自動化之路,開展相關國內、外調研活動,為供熱的智慧化發展奠定了基礎。1989年,北京市熱力公司在丹麥專家的幫助下制定了《北京市集中供熱監控系統方案》,該系統是當時<strong>全國第一個大規模集散型城市集中供熱監控系統</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快速發展(2000-2019)</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黨和人民的事業在不斷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進。特別是<strong>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使得黨和國家各個領域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00年至今</strong>,中國供熱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國家環境治理、節能減排、保障民生和清潔取暖政策的指引下,城鎮供熱有了快速發展。<strong>北方城鎮已基本形成以集中供暖為主,多種供暖方式為補充的格局。</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政策支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北方地區采暖地區清潔供暖工作,陸續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全面推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供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3/09/10</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共創建設,在供熱供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改用電、新能源或潔凈煤,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4/06/7</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4〕31號),提出推動城鄉用能方式變革。發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科學發展熱電聯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熱電冷聯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供暖,加快農村用能方式變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4/06/13</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習近平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會議,提出能源革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6/05/16</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國家八部委《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出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居民采暖領域,在存在采暖剛性需求的北方地區和有采暖需求的長江沿線地區,重點對燃氣(熱力)管網覆蓋范圍以外的學校、商場、辦公樓等熱負荷不連續的公共建筑,大力推廣碳晶、石墨烯發熱器件,發熱電纜、電熱膜等分散電采暖替代燃煤采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燃氣(熱力)管網無法達到的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或生態要求較高區域的居民住宅,推廣蓄熱式電鍋爐、熱泵、分散電采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農村地區,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重點,逐步推進散煤清潔化替代工作,大力推廣以電代煤。在新能源富集地區,利用低谷富余電力,實施蓄能供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6/12/21</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央財經工作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決策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要求按照 “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改善大氣環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1/5</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推動能源結構優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03/5</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實施散煤治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09</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關于推進北方采暖地區城鎮清潔供暖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供暖供給側改革,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利用,加快推進北方采暖地區城鎮清潔供暖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10/18</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12/05</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十部委聯合發布《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首次提出用3-5年時間對北方地區建構完整清潔取暖產業體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8/09/18</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堅持“以氣定改”,突出重點區域,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油則油的原則,穩步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要加強揚塵綜合整治,做好露天礦山、秸稈焚燒治理等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取得的成績</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熱規模較大發展。</strong>節能減排有序推進,行業標準規范不斷完善,服務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創新成效顯著,供熱體制引入市場機制取得階段性進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節能減排效果顯著<strong>。</strong>2001-2017年,北方城鎮建筑供暖面積由50億平方米增至140億平方米,總面積增加接近2倍,能耗總量增加卻不到1倍。同時,北方地區平均單位面積供暖能耗,由2001年的23Kgce標準煤/平方米降至2017年的14Kgce標準煤/平方米,降幅明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值得一提的是,<strong>一些重點地區的清潔取暖工作進展甚至已超出我們規劃的預期。截止目前,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率達到了50.7%,替代的散燒煤約1億噸。</strong>2+26個城市的清潔取暖率更高一些,達到了72%,其中城市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了96%,縣城和城鄉結合部的清潔取暖率達到了75%,農村地區稍微低一點,清潔取暖率是43%。</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strong>我國城鎮供熱在教育科研、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技術裝備、用戶服務等方面的水平都有較大提高,為城鎮供熱發展提供了保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熱能力顯著增強。</strong>2016年,城鎮供熱面積達到87 億平方米,供熱管道長度26.1萬公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展望未來</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光陰荏苒,歲月流金,70年辛路歷程,新中國打破了對其他路徑的依賴,堅持自己的路自己走,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完的工業化歷程,走出來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供熱需求持續增長,隨著全社會大氣環保治理呼聲不斷加強,未來中國供熱必將更加高效、低碳、智慧、安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我們的目標</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未來,我們的目標是——<strong>以“綠色能源”的使用、“高端裝備”的升級——打造“清潔供熱”;以“政府、企業、設備商、用戶”的互聯互通——實現“智慧服務”</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我們的發展方向——</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著力構建城市能源梯級開發利用和能源供應安全的宏觀體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建設熱電聯產和工業余熱利用為主、可再生能源為輔的低碳集中供熱體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加強城市供熱安全應急保障體系建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探索農村清潔供暖方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抓住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幫助政府深化行業改革,解決群眾對舒適供熱的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加大科技創新,推動供熱行業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智慧供熱模式轉型,實現智慧城市供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進一步深化與國際、國內同行業的交流,打造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專家團隊,提高協會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推進行業標準化體系和國際接軌,提升供熱工程和產品的質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手段,提高為政府、社會和會員服務的水平,不斷增強協會的凝聚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未來的中國供熱將由供熱生產型轉變為供熱服務型,也將在當下,緊跟時代步伐,通過跨界融合,將互聯網大數據與傳統供熱深度鏈接,為保護生態,保護和諧自然,共創美好藍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歷經70年春華秋實,新中國風華正茂、朝氣蓬勃,如今的中國已傲然屹立于世界東方,正昂首闊步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未來的中國需要一代又一代供熱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弘揚企業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繼往開來,砥礪前行,在新征程上創造出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奠定基業(1949-1979)</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建國初期,長期以來老百姓的取暖方式主要是“南盆北炕”,北方地區取暖的主要方式是火炕。它既是取暖設施,又是冬季炊事用灶,燃料主要是柴草。在嚴寒期則輔以小火爐,燃燒煤塊和后來出現的煤球——即以煤末摻黃土加工制成的初級型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熱方式與規模</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886年,</strong>位于北京東交民巷的俄國道勝銀行采用低壓蒸汽鍋爐供暖,是<strong>北京歷史上第一家采用鍋爐供暖的單位。</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49年建國時,</strong>北京市全市房屋面積有2050萬平方米,約有103萬平方米分散的鍋爐供暖,占全部建筑的5%。有暖氣的僅限于為數不多的政府和公益事業單位,<strong>絕大多數市民取暖仍以小火爐、火炕和地炕為主。</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5年,</strong>北京市房屋建筑已由1949年的2050萬平方米增加到3119萬平方米,有2100座分散的小鍋爐房供熱,<strong>供熱面積825.5萬平方米,占26%</strong>,其余74%由小火爐取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技術學術水平</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北京已有若干鐵工廠可承擔鍋爐、水暖安裝業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50年代初,</strong>結合蘇聯援建的大量工程的需要,以設計院為主的各有關供熱技術人員<strong>全面開始學習蘇聯的供熱和暖通技術。</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2年,清華大學在土木系設立了采暖通風專業</strong>,選用蘇聯的教材,自1954年起,逐步向有關單位輸送經過系統教育的畢業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政策支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從1949年至1952年,北京市新建了各類建筑385萬平方米,其中有部分建有自備鍋爐房和供熱設施。特別在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strong>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strong>,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力電力部還<strong>確定了發展熱電聯產的政策</strong>。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力電力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中明確,要包括發電量與供熱量的增長數字;<strong>在技術政策上確定,要建立工業用熱的熱電廠和工業及市政公用的熱電廠</strong>,以發展熱化事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一五計劃”期間</strong>(1953年-1957年),在北京、保定、石家莊、鄭州、洛陽、西安、蘭州、太原、包頭、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城市<strong>建設了一批熱電廠</strong>,向工業、住宅區供應工業生產用熱和生活用熱,這些熱電廠的建設,<strong>奠定了我國城市集中供熱發展的基礎</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5年</strong>,北京市都市規劃委員會聘請了蘇聯的供熱專家,在指導編制城市供熱規劃的同時,系統地講解了熱電聯產和供熱技術。為改變當時分散的落后供熱方式,供熱規劃把發展熱化放在首位,確定了以發展熱電廠為主,區域鍋爐房為輔的集中供熱方針,<strong>制定了《北京市供熱規劃方案》。這是第一部較為完整、內容充實、具體的規劃,也是北京市乃至全國第一部城市供熱規劃。</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大事件</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8年8月</strong>成立了北京市煤氣熱力公司,供熱管理部門為輸配料和下設專門管理供熱的熱力隊,1960年3月成立熱力管理處主管供熱工作。這是<strong>我國第一個專門管理城市供熱的機構</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58年</strong>,北京建設第一熱電廠,主要供熱對象為北京市中心區域民用建筑采暖熱負荷,從此我國城市集中供熱事業拉開了序幕,這是<strong>我國第一個大型城市集中供熱工程</strong>。北京第一熱電廠供熱介質為高溫熱水,為用戶提供冬季采暖及全年生活熱水熱負荷,1959年,北京第一熱電廠熱力管網主干線通過北京長安街,向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民族飯店等建筑供熱。熱網總長18Km,中繼泵站1座,最大管徑DN700。</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74年起,</strong>北京市城市熱網開始研制熱網集中監控系統,于1982年建成了無線通訊數據監測系統,<strong>第一次實現中國供熱史上熱網的計算機監測</strong>。改革開放以后,以北京為代表的供熱企業學習引進西北歐供熱技術,隨后掌握了合理分配流量的平衡技術,解決了供熱系統多年來的老問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79年9月13日</strong>,國家頒布<strong>《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在城市要積極推廣區域供熱。</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騰飛時刻(1980-1999)</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世紀70年代末,</strong>在國家“開發與節約并重,近期把節約放在優先地位”的節約能源方針的指導下,<strong>通過發展熱電聯產、工業余熱和地熱利用,大力發展城市集中供熱。從此,城市集中供熱事業快速崛起,城市熱網供熱發展勢頭強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熱方式與規模</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北方氣候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也成為了中國供熱區域中北方采暖地區和南方采暖地區的分界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據北方15個城市統計,<strong>1981年,</strong>北方城市有熱力管網502公里,實現集中供熱面積<strong>2252萬平方米</strong>,每年可節煤160余萬噸。<strong>1986年,</strong>北方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到<strong>7103萬平方米。</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以北京為例</strong>,1949年,小火爐取暖方式占北京市房屋總面積的95%,到1990年已降到22%,其余78%除9.1%為城市熱網集中供熱外,絕大多數為鍋爐供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1990年,北京市有民用建筑面積1.76億平方米。其中有暖氣的為1.37億平方米,有5050萬平方米為集中供熱面積,其中城市熱網供熱面積為1610.3萬平方米,區域鍋爐房供熱面積為412萬平方米。單位鍋爐容量7兆瓦及以上的集中鍋爐供熱面積1529.2萬平方米,分散鍋爐供熱面積8675萬平方米,還有3900萬平方米仍用小火爐取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北京市2003年供熱量是1990年供熱量的2.8倍,1991年至2003年期間,供熱面積平均每年增加400萬平方米,2000年至2003年增加供熱面積1808萬平方米,年平均每年增加603萬平方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北方集中供熱規模不斷擴大:</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1980年 10個北方城市集中供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1989年 81個北方城市集中供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2003年 321個北方城市集中供暖 18.9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暖的發展過程呈現出三大趨勢</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一,單位鍋爐容量逐漸增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二,大鍋爐房逐漸增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第三,鍋爐供暖由分散的管理逐步走向專業管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政策支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82年</strong>北京電力設計院編制的《北京市供熱規劃》和1984年北京市公用局和北京規劃局編制的<strong>《北京市市區集中供熱近期規劃》</strong>中都<strong>進一步明確在城市燃料結構以煤為主的條件下,應以熱電聯產供熱為主,區域鍋爐房供熱為輔,并采用其他多種方式滿足城市供熱需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1986年2月</strong>, 國務院批準了建設部、國家計委<strong>《關于加強城市集中供熱管理工作的報告》,對城市集中供熱方針、管理體制、建設資金渠道、價格政策、供熱立法和管理工作等提出了意見,明確了方向,為城市供熱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礎。</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技術水平</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全國的供熱企業同仁們在這段時期積極探索供熱自動化之路,開展相關國內、外調研活動,為供熱的智慧化發展奠定了基礎。1989年,北京市熱力公司在丹麥專家的幫助下制定了《北京市集中供熱監控系統方案》,該系統是當時<strong>全國第一個大規模集散型城市集中供熱監控系統</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快速發展(2000-2019)</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黨和人民的事業在不斷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進。特別是<strong>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使得黨和國家各個領域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00年至今</strong>,中國供熱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國家環境治理、節能減排、保障民生和清潔取暖政策的指引下,城鎮供熱有了快速發展。<strong>北方城鎮已基本形成以集中供暖為主,多種供暖方式為補充的格局。</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政策支持</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北方地區采暖地區清潔供暖工作,陸續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全面推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供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3/09/10</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共創建設,在供熱供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改用電、新能源或潔凈煤,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4/06/7</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4〕31號),提出推動城鄉用能方式變革。發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科學發展熱電聯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熱電冷聯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供暖,加快農村用能方式變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4/06/13</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習近平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會議,提出能源革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6/05/16</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國家八部委《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出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居民采暖領域,在存在采暖剛性需求的北方地區和有采暖需求的長江沿線地區,重點對燃氣(熱力)管網覆蓋范圍以外的學校、商場、辦公樓等熱負荷不連續的公共建筑,大力推廣碳晶、石墨烯發熱器件,發熱電纜、電熱膜等分散電采暖替代燃煤采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燃氣(熱力)管網無法達到的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或生態要求較高區域的居民住宅,推廣蓄熱式電鍋爐、熱泵、分散電采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在農村地區,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為重點,逐步推進散煤清潔化替代工作,大力推廣以電代煤。在新能源富集地區,利用低谷富余電力,實施蓄能供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6/12/21</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中央財經工作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決策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要求按照 “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方針,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加快提高清潔供暖比重。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改善大氣環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1/5</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推動能源結構優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03/5</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實施散煤治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09</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關于推進北方采暖地區城鎮清潔供暖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供暖供給側改革,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利用,加快推進北方采暖地區城鎮清潔供暖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10/18</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7/12/05</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十部委聯合發布《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首次提出用3-5年時間對北方地區建構完整清潔取暖產業體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2018/09/18</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堅持“以氣定改”,突出重點區域,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油則油的原則,穩步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要加強揚塵綜合整治,做好露天礦山、秸稈焚燒治理等工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取得的成績</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熱規模較大發展。</strong>節能減排有序推進,行業標準規范不斷完善,服務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創新成效顯著,供熱體制引入市場機制取得階段性進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節能減排效果顯著<strong>。</strong>2001-2017年,北方城鎮建筑供暖面積由50億平方米增至140億平方米,總面積增加接近2倍,能耗總量增加卻不到1倍。同時,北方地區平均單位面積供暖能耗,由2001年的23Kgce標準煤/平方米降至2017年的14Kgce標準煤/平方米,降幅明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值得一提的是,<strong>一些重點地區的清潔取暖工作進展甚至已超出我們規劃的預期。截止目前,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率達到了50.7%,替代的散燒煤約1億噸。</strong>2+26個城市的清潔取暖率更高一些,達到了72%,其中城市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了96%,縣城和城鄉結合部的清潔取暖率達到了75%,農村地區稍微低一點,清潔取暖率是43%。</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strong>我國城鎮供熱在教育科研、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技術裝備、用戶服務等方面的水平都有較大提高,為城鎮供熱發展提供了保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供熱能力顯著增強。</strong>2016年,城鎮供熱面積達到87 億平方米,供熱管道長度26.1萬公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展望未來</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光陰荏苒,歲月流金,70年辛路歷程,新中國打破了對其他路徑的依賴,堅持自己的路自己走,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完的工業化歷程,走出來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供熱需求持續增長,隨著全社會大氣環保治理呼聲不斷加強,未來中國供熱必將更加高效、低碳、智慧、安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我們的目標</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未來,我們的目標是——<strong>以“綠色能源”的使用、“高端裝備”的升級——打造“清潔供熱”;以“政府、企業、設備商、用戶”的互聯互通——實現“智慧服務”</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strong>? ?我們的發展方向——</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著力構建城市能源梯級開發利用和能源供應安全的宏觀體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建設熱電聯產和工業余熱利用為主、可再生能源為輔的低碳集中供熱體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加強城市供熱安全應急保障體系建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探索農村清潔供暖方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抓住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幫助政府深化行業改革,解決群眾對舒適供熱的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加大科技創新,推動供熱行業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智慧供熱模式轉型,實現智慧城市供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進一步深化與國際、國內同行業的交流,打造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專家團隊,提高協會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推進行業標準化體系和國際接軌,提升供熱工程和產品的質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手段,提高為政府、社會和會員服務的水平,不斷增強協會的凝聚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未來的中國供熱將由供熱生產型轉變為供熱服務型,也將在當下,緊跟時代步伐,通過跨界融合,將互聯網大數據與傳統供熱深度鏈接,為保護生態,保護和諧自然,共創美好藍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歷經70年春華秋實,新中國風華正茂、朝氣蓬勃,如今的中國已傲然屹立于世界東方,正昂首闊步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未來的中國需要一代又一代供熱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弘揚企業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繼往開來,砥礪前行,在新征程上創造出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龙江县|
兖州市|
南川市|
巴里|
皋兰县|
正定县|
白水县|
孟津县|
阳城县|
团风县|
峨山|
三穗县|
凤台县|
长春市|
呈贡县|
尚义县|
菏泽市|
吉首市|
英吉沙县|
肥城市|
邹城市|
信宜市|
湘潭市|
兴仁县|
白山市|
泰来县|
武穴市|
通榆县|
香港|
布拖县|
绵阳市|
保靖县|
休宁县|
松桃|
武强县|
焉耆|
虹口区|
扶余县|
台南市|
丹巴县|